您好,欢迎来到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Zheji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enter
知识产权

海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三)英诺赛科与美国宜普公司专利纠纷案

发布时间:2025-07-24 来源:null 日点击量:2

一、案情简介

美国宜普电源转换公司(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以下简称“宜普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氮化镓(GaN)功率器件的研发和商业化,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卫星通信、快速充电等领域。20235月,宜普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337调查”,指控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诺赛科”)侵权并要求禁止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同时向加州地区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这场调查涉及包括US8350294B2号专利在内的4项美国专利。宜普公司主动撤诉其中两项专利(US9748347B2US10312335B2),ITC最终裁定第四项专利(US8404508B2)未侵权。

二、案件结果

2024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定英诺赛科对涉案US8350294B2号专利部分侵权,拟发布有限排除令,限制涉案芯片直接出口。2025131日,英诺赛科认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关于US8350294B2号专利的判决有误并向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提起上诉。202531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对宜普公司涉案专利(US8350294B2)作出最终裁定,宣告宜普公司专利‌全部权利要求无效‌,直接推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侵权认定的法律基础,英诺赛科将取得最终胜利。

三、典型意义

一是釜底抽薪式破解侵权指控法律基础。优先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多方复审程序(IPR)进行专利无效程序“釜底抽薪”而非地区法院抗辩,充分利用了IPR灵活性更高、周期较短的程序优势,直接无效对手专利,瓦解ITC诉讼基础。通过无效程序揭露宜普公司恶意竞争本质,并行推动ITC调查与专利无效程序,增加对手诉讼成本。

二是系统性解构对手专利本质突破壁垒。系统梳理并举证当前在先技术文献,找出与原告专利技术方案高度重合的两个或多个现有技术,再通过拆解技术特征,证明其技术特征在现有技术中已分别存在,仅是现有技术的功能模块简单拼接,从而论证其“显而易见性”。同时聘请MIT专家出具技术可比性分析报告,促使美国专利商标局认定宜普公司US8350294B2号专利是氮化镓领域的通用技术。

三是持续投入研发,构建自身专利壁垒。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专利布局是企业在知识产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英诺赛科在氮化镓功率半导体领域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布局,同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申请,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为应对专利诉讼提供了有力支持。

英诺赛科案展现了中企通过‌“技术拆解+法律规则活用”‌突破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可能性,为科技企业应对海外专利纠纷提供了可复制的策略工具箱。

返回列表